top of page

​石頭記

​Our Path

《同行路上》紀錄片  Documentary On The Road

走過的路必留痕跡。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學員魏東來和鄧桂蘭,二人自2016年起開始參與戲劇活動,從大家認為的「不行」到踏實地完成一個又一個的演出。紀錄片以二人作為主線人物,透過生活點滴、培訓人員訪問、演出等,記錄他們與石頭公社的心路歷程。我們希望透過紀錄片,讓更多人能夠理解,原來有一班朋友是需要不同的服務來支援他們才能欣賞藝術,同時也是一樣很好的公眾教育。此外,透過《Todos Fest!共融藝術節》向大眾分享多年的發展及經過,以紀錄片的方式讓本澳更多市民認識和了解不同的社會族群,細味藝術在每個個體身上所產生的可能性。
 
The documentary charts Comuna de Pedra’s years-long journey of developing and creating inclusive art in Macao and its impact on local minority groups - from confidence building to expressive and performing opportunities. Following Ngai Tong Loi and Tang Kuai Lan, two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of Parents of the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of Macau, the documentary features their life experiences, performance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ir work trainers. It reveals their heartfelt connection with Comune de Pedra. The film also sets our community work in a broader context - bringing new perspectives on how local minority groups learn about art and how inclusive art is a kind of civic education, especially in aesthetic perspectives and social inclusiveness.
 
紀錄片導演Director: 周建君 Kinkuan Chao

螢幕截圖 2022-12-15 下午1.14.36.png

本社在2019年舉辦了《照顧者—階段性呈現》的劇場演出,觀眾的反饋都十分良好,也表達希望可以在演出中看到更多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的故事及感受。觀眾表示演出珍貴的地方是它呈現出很多本地照顧者的真實情況及感受,也認為演出有很多的發展空間及期待往後更完整的版本。經過數年的故事收集,本年創作人會聯同多元的團隊,包括音樂人及插畫師,一起把故事整理,以歌曲提煉成一個更完整的劇場作品,向本地觀眾呈現有關照顧者的真實故事,讓社會大眾產生更多的共鳴感,提高對照顧者需求的關注。

【第三屆】共融藝術節 2023 Todos Fest!

#人不微言不輕在路上

11-12/2 東方基金會

《定風波》 也無殘缺也無全

香港藝術家丸仔帶領廣州共生不錯舞團的兩位舞者蘇慧恆與翟進來澳,與本地舞者古雯欣及明愛創明坊學員李佩儀,以獨舞、雙人舞及接觸即興手法「jam」出一個以詞牌 《定風波》為題的同名舞作。

《午後陽光》 舞出精彩的生命篇章

本地資深藝團「梳打埠實驗工場」 ,聯同「澳門明愛頌暉長者中心」的老友記,以身體展現午後陽光的美,藉藝術創作打破年歲藩籬,煥發創造的能量。

紀錄片放映 《同行路上》

由本地導演周建君執導,紀錄片道出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學員魏東來和鄧桂蘭、與石頭公社合作的心路歷程,電影包含他們的生活點滴、培訓人員訪問、演出等,記錄他們與石頭公社的。

Todos在校園之共生舞工作坊

2月: inbox我哋啦!

工作坊將透過兩位廣州共生不錯舞團身障舞者蘇慧恆、翟進作為主導,帶領學生進行共生舞練習,透過共生舞交流,學習空間和人的聯結,在享受舞動的同時,突破身體的束縛和界限,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Todos 走出去 《未境作業.挫敗之慾》

25-26/2: https://bit.ly/3Ck8n2x

《未境作業·挫敗之慾》分別於《澳門藝術節 2021》首演及《Todos Fest! 2022 》上演的,今年演出緊接於《Todos Fest! 2023 》後,將參與2月底的香港藝術節@大館。演出將帶着我們的共融理念走出去,名副其實的「#在路上」。

Todos Fest! 2022 共融藝術節

《未境作業.挫敗之慾》學生專場

繼今年於澳門藝術節大獲好評後,作品(17-19/1)再次見證石頭公社主創、其身心障礙演員與瑞士Theater HORA演員合作,透過音樂、即興表演,坦率地表達身心障礙人士的想法和慾望。

#舞動紋理》 重詮年老之美

在本地編舞詠川和黃筱淇的帶領下,崗頂明愛老人中心的老友記將於工作坊《老友肢體學堂》透過身體回溯過去,並於演出《舞動紋理》(15-16/1) 用舞蹈與觀眾分享在澳門小城的經歷,展現年老的美和老友記的藝術創作能力。

#身體演異》 獨特個體創作舞蹈

香港共融藝術家丸仔帶領《共生舞工作坊》和演出《身體演異 》(22-23/1),以舞動所能(Danceability)的舞蹈方法和共生舞的元素,用自己身體的特色創作及演出舞蹈,讓參加者和觀眾感受共生舞的包容力量。

#共融藝術點策劃》放映及分享會

活動將於播放澳門攝影師柯智偉執導的紀錄片《一隅之地,共融之旅:石頭公社的共融藝術》(22-23/1),電影緊貼石頭公社歷年來致力創作、推動和普及共融和社區藝術發展。

澳門城市藝穗節2021

​穗內有萃

《Todos Fest! 》精彩回顧

所有身體上的注釋,都由自己去撰寫

石頭公社在2021年1月,於澳門城市藝穗節推出《Todos Fest! 》,

以「節中節」的形式,

連同本地和香港資深舞蹈家、義工、長者及身心障礙人士,

帶來一連串的演出、討論會、深度研習坊和工作坊,

向共融藝術為目標前進。

肢體/解構系列 2020「不由自主的身體」 - 肢解製造 《流刑 |Nothing and Everything》

我們來不及凝視,還分不清表象,它己經過去了
無形,永動,
然後,我們坐著
幾分鐘,幾小時,幾天,幾個月,幾年
有人離開,我們分別,交錯,遇上
又是好多年,再好多好多年
有一些回憶,一些關係,一些足印,一些時刻
又一輩子 ,然後歸零 。

之後,又是甚麼?

《冬仔GO高歷險記》2020文化中心版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人登上雪山的故事,旅程中經歷的故事,一切從一張手繪雪山明信片開始。
登上雪山的旅途上會遇到什麼呢?會遇到可愛的小動物還是會遇到猛獸呢?雪山上的風景是怎麼樣的呢?白茫茫的山上會看到結冰的瀑布嗎?冬仔親歷其境後,接下來的路又如何?是原路折返還是尋找下一個更高的山峰繼續探索?
當你開始了上山旅途,「開始了,就不能隨便放棄」,「你比你想像的更堅強」。

照顧者.階段性呈現

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照顧者。當身邊的人步向晚年,或是遇上意外,都需要被照顧。現今社會急速的步伐容易讓人產生生活上的壓力,以及社會對臨終需求的忌諱,照顧者所承受的壓力更大大增加。

肢體解構2019《此時此刻》

二十年,共生此城,荒謬日常隨時左右。
即使歌舞昇平燈火闌珊也會時常擔心,「咪搞亂我屋企」,彷有無形恐懼。
或者,最大的恐懼就是來自恐懼本身。
頭上無數的眼睛,日夜盤旋,映照現實的無可閃躲。
一場看不見的埋身肉搏,即將開始。
此時此刻,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這一刻,下一刻,
The moment is coming⋯⋯

基金會市民專場《未境作業》

由11位特殊演員共同創作,當中8位來自本地,5位來自瑞士Theatre HORA的演員。編導團隊由來自瑞士的Michael Elber與Chris Weinheimer,以及石頭公社導演莫倩婷。演出將為一次跨越地域、文化以及語言限制的創作和合作。

遷移者系列《勞動的人》

「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原創作品《遷移者之歌》的系列之作。
 
       在澳門回歸20週年之際,我們歡騰慶祝這片繁華美景,同時我們亦希望將觀眾的焦點帶到建築文明背後,默默為這個城市付出汗水和勞力的外來民工們。工人們的付出為城市締造䌓華,我們深信他們的故事亦是澳門歷史里不可忽略的一部份。

肢體解構《2/5》

今天,二十年過去了,在澳門這個彈丸之地,擁有著平均每 5.77 個人便有一個擁有一部汽車,每 5.38 人便有一個人擁有一部電單車的驚人比例(參考統計暨普查局2018年第四季人口及註冊機動車期末數目資料):巴士、的士、旅遊巴,還有非正式許可的單車及各種奇怪的、帶有輪子的代步工具。為著不同的目的 —— 工作、娛樂、約會、回家/還未可回家 —— 而要出行的六十多萬澳門人士,每天都擁擠於狹窄的街道上⋯⋯

第十八屆澳門城市藝穗節節目《100小時》

我們不停創造,同時不停破壞。儘管我們知道創造有一天會遭遷移、破壞、毀滅,仍然繼續創造。那麼,創造和存在有甚麼意義?
藝術家將用五天時間於三盞燈休憩區創造一個“生活居所”,在那裡紮營、生活、與街坊閒談,並在網上發佈在地生活日記。最後,藝術家將親手毀滅自己的創造,藉此探討人類創造和親手毀滅的課題。

肢體解構2018「肢解雙拼」《毛》 x《Capital Q》


我們都是Nobody,然而我們都渴望成為Somebody 
 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即使你還不知道自己是誰 

基金會市民專場演出2018《冬仔高GO歷險記》

這是一個關於一個人登上雪山的故事,旅程中經歷的故事,一切從一張手繪雪山明信片開始。
登上雪山的旅途上會遇到什麼呢?會遇到可愛的小動物還是會遇到猛獸呢?雪山上的風景是怎麼樣的呢?白茫茫的山上會看到結冰的瀑布嗎?冬仔親歷其境後,接下來的路又如何?是原路折返還是尋找下一個更高的山峰繼續探索?
當你開始了上山旅途,「開始了,就不能隨便放棄」,「你比你想像的更堅強」。

社區藝術資助計劃2018​《世界和我怎麼樣》

聽他們的故事,從他們的角度觀看世界。

即使我們說相同的語言,一百個人在城市裏就有一百種世界觀。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對世界的詮譯,構成一個城市的集體世界觀。演出由八位特殊演員共同創作,從他們的自身經歷以及對事情的看法出發,編織成一幅屬於他們的世界觀地圖。

肢體解構2018肢解外邀《春之祭》(獨舞版)

作品在2016年11月由進念• 二十面體委約,於香港文化中心劇場首演後獲得極大迴響,並入選同年的香港舞蹈年獎。2018年6月登陸台北兩廳院後,編舞黃大徽會把原本的四人版本精煉成獨舞版,將《春之祭》作為一種符號的實驗進行到底。

《春之祭》是一場身與心的對決,涉及祭祀/儀式/創作/演出,並從樂章問世後所象徵的意義出發,而非當中的情節及敘述。

第二十九屆澳門藝術節《山水 賦》

山水之間都是短暫的虛幻,一陣風吹過,剩下搖搖欲墜的支架,一碰就碎。

舞蹈及裝置劇場《山水 賦》以物料作為隱喻的主體,透過形體編作、裝置及視覺藝術,探索人與城市及自然之間如何相互操控、建造及破壞,引發大家思考如今包圍我們的人為風景與自然建築的關係。所有具有體積的東西均由點、線、面,經緯架構交織而成,織品、物料與人的身體均被結構而成,並能以同樣的方式被劃破解構。

澳門城市藝穗節2018《愛情遺物拍賣會》

拍賣師伊娜 Ina Li

 將帶領觀眾隨著現場各種感官線索與情緒,共同經歷每位賣家那段愛與痛的回憶。而每段愛情值多少?由你定價。

徵求愛情遺物拍賣品及故事:
演出也需要你的參與,一起來分享你的物品及愛情故事吧!藝術就是能給予分享故事的無限可能性,不論你想露面與否,不論你想以文字,影像,或肢體呈現故事,不論你想搞笑或深情地訴說故事,拍賣師都可以幫你一一現實想法

澳門城市藝穗節《歡樂假期》

充滿歡樂的、盡情做自己所希望做的假期,就是你所嚮往的嗎?

不過這裏的《歡樂假期》,讓你笑著笑著,就不想再不停的不斷的‘享受’了!

肢體解構2017《石頭外傳》

三個石頭公社的團員,讓我們試著從她他們走過的路去看自身看城市看天下。她他們演的角色是自己。她他們的劇本來自她他們的經歷和所思所感。她他們的舞台既是劇場也是生活。

關乎身份從個人到共同的
關乎時間從過去到未來的
關乎變遷從私底下到大環境上的。

肢體解構2017《真實、距離》

由兩個演出作品組成以一晚兩戲的形式演出。兩位創作人林詠欣及張楚誠敲問及反思自身之作以單人演出形式建立身體美學。

第二十八屆澳門藝術節《遷移者之歌》

嚮往他方的幸福和自由,人們不斷離鄉別井,如候鳥般遷徙。

他們承載著移動的記憶,成就了一個地方的重要歷史。

人類的流動故事似乎從未間斷,然而,遷移的人,找不到自己的根,

而鄉愁,散落在歷史之中。

在這來來去去的時間洪流裡,不禁尋問:遷移者的個體身份是什麼?

牛房劇季-形體劇場演出《人民英雄》

身處亂世,我們需要英雄。繁華盛世,我們更需要英雄。亂世中,英雄從人民而生,帶領我們前進。盛世中,英雄穩坐神壇,穩定民心,指點的我們正確的道路。但到底誰是英雄?他們都長甚麼樣子的?像你還是像我?是誰把他們刻成廟中雕像的樣子?是誰為他們在典故上加上翅膀?

兒童劇演出《小孩俠》

潘先生被診斷患有小孩俠症候群(Kidult Man Syndrome)

症狀是在日間,偶然在面對「有可能屬於大人世界的問題」時,

便會進入思睡狀態,無法作出「大人的回答」。

沒有人知道──甚至連潘先生先生自己都不知道的是,當晚上睡覺的時刻到來,在他每晚跟太太及他的熊寶寶說完晚安,當第三次鼻鼾聲扯完……

有一個小男孩,就會從他的肚臍裡探頭出來……

「碇石二十」開幕演出《此時此刻》

二十年過去了,城市變得怎樣了?我們變得怎樣了?我們所喜愛著的那些,你們還好嗎?
石頭一如初見,以初心,呈現我們活著的面目,在殘暴的年代中傳遞抵抗的力量,此時,此刻。

導演:李銳俊

「開箱作業」系列 ── 形體劇場《織.景.物》

這是一個有關結構建立的呈現。這些結構可以是一幅布、一縷細線、一角磚石、一塊木頭、一把泥土⋯⋯一片海。

物料之間的交錯、重複成就了一道道周遭肉眼可見的風景。

當「人」的身份往後退,這些風景的聲音會是怎樣?

  • Facebook
  • YouTube
bottom of page